站在鄂尔多斯革命历史纪念馆前,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这座纪念馆的建筑外观别具一格,它保留了原伊克昭盟行政公署办公楼的风貌,三层的建筑,总体平面呈 “L” 形 ,古朴的砖石外墙,木质的门窗,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建筑风格虽不华丽,却有着那个时代独有的质朴与厚重,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纪念馆周边的环境宁静而优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一旁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但这里却仿佛是一片历史的净土,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偶尔有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似乎在为这座承载着革命记忆的建筑吟唱着赞歌。门口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鲜艳夺目,更增添了几分神圣的气息。
怀着满心的期待与崇敬,我缓缓踏入纪念馆的大门。那扇门,就像是通往历史深处的入口,随着它的开启,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即将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寻其中的奥秘,去了解鄂尔多斯地区那些鲜为人知却又无比伟大的革命历史。
这座鄂尔多斯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始建于 1953 年,在 1954 年建成,前身为伊克昭盟行政公署办公楼 。初建时仅有上下两层,到了 1982 年,为了抗震加固的需要,又进行了扩建,成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三层建筑,总面积约 3663 平方米,每层面积大概在 1221 平方米。
它的建筑风格极具特色,采用的是仿古庑殿顶式砖木结构,东西方向一共有 22 间房,东端还向北突出 4 间,从整体上看,平面呈 “L” 形。这种建筑风格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建筑中独树一帜,既融合了传统建筑的韵味,又有着那个特殊时代的简约实用。在当时,这样的建筑承载着行政办公的重要使命,见证了伊克昭盟行政公署的日常运作,也见证了鄂尔多斯地区的诸多重要决策在这里诞生。
2001 年,伊克昭盟撤销,设立地级鄂尔多斯市,这座办公楼也随之成为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楼,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到 2007 年政府搬迁,它完成了作为行政办公场所的历史使命。不过,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意义,在 2007 年 9 月 12 日,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四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不仅是对这座建筑本身的保护,更是对鄂尔多斯一段历史记忆的珍视。
到了 2011 年 9 月,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单独保护机构 —— 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并决定将馆舍就设在这座原行政公署办公楼内 。从那以后,它便华丽转身,成为了一座承载着鄂尔多斯革命历史记忆的殿堂,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这座城市、为这片土地服务,向世人讲述着鄂尔多斯地区的革命故事和发展历程,让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先辈们的奋斗精神。
走进纪念馆,《风云岁月 辉煌历程 --- 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展》如同一部宏大的历史巨著,缓缓翻开,它分为七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像是一个历史的切片,将鄂尔多斯地区的革命历史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第一部分 “鄂尔多斯概览”,犹如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开篇便向我们展示了鄂尔多斯的地理位置、自然风貌、民族构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里,通过一幅幅精美的地图和详细的文字介绍,我了解到鄂尔多斯这片土地独特的战略地位,它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交汇融合的地方,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第二部分 “黑暗中的抗争”,将镜头聚焦在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封建统治腐朽的黑暗时期,鄂尔多斯人民不甘压迫,奋起抗争的英勇事迹 。馆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有一份 “独贵龙” 运动的相关文献资料,泛黄的纸张上记录着当时人民为了争取权益,以独特的 “独贵龙” 形式进行抗争的过程。还有一些革命志士使用过的简陋武器,如大刀、长矛等,虽然它们看起来破旧不堪,但却仿佛在诉说着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展现了鄂尔多斯人民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坚定信念。
第三部分 “血与火的岁月”,着重讲述了鄂尔多斯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艰苦斗争 。在这一部分,我看到了许多令人动容的展品,一本本已经发黄的书籍,上面记录着当时的战斗策略和革命思想;还有当年革命人士使用过的老旧文具,那些磨损的钢笔、笔记本,仿佛带着主人曾经的温度,见证了他们为革命事业日夜操劳的身影;还有一台老式油印机,它静静地陈列在那里,却让我想象到当年革命者们如何通过它来传播革命真理,鼓舞着无数人的斗志。这一时期,鄂尔多斯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浴血奋战,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第四部分 “风雨中前行”,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鄂尔多斯地区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与发展 。这一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如早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工业建设时期的机器零件等,生动地反映了鄂尔多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建设家园的艰辛历程。尽管道路充满坎坷,但鄂尔多斯人民始终坚定信心,不断前行。
第五部分 “走进新时代”,聚焦改革开放后,鄂尔多斯地区迎来的巨大变革和发展机遇 。这里展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物品,如老式的电视机、收录机等,见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同时,还有一些关于当地企业发展壮大的资料,展示了鄂尔多斯在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逐步走向繁荣富强。
第六部分 “奋进中崛起”,突出了鄂尔多斯在新世纪以来,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模型,我看到了鄂尔多斯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蓬勃发展的能源产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例如,一个精美的鄂尔多斯羊绒制品模型,展示了当地特色产业的高品质和高知名度,体现了鄂尔多斯在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绩。
第七部分 “高歌向未来”,则站在当下,展望鄂尔多斯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一部分通过富有创意的展览设计和互动体验,激发着参观者对鄂尔多斯未来发展的无限憧憬。在这里,我看到了鄂尔多斯在科技创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宏伟规划和美好蓝图,感受到这座城市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发展态势 。
这七个部分相互关联,层层递进,通过 280 余幅珍贵图片、300 余件 (组) 珍贵文物、7 处场景复原以及 5 处多媒体演示 ,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鄂尔多斯一个世纪以来发生的伟大历史变迁和辉煌建设成果,让我对鄂尔多斯的革命历史和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在鄂尔多斯的革命历史长河中,诸多重大事件如璀璨星辰,照亮了这片土地走向解放的道路,而其中 “伊盟事变” 无疑是极为耀眼的一颗。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战略地位关键,是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也是日本侵略者西进南下的屏障 ,因而成为国、共、日三方激烈争夺之地。
1941 年,国民党反动派奉行 “反共灭蒙” 政策,变本加厉地压制伊盟人民的抗日斗争。伊盟警备总司令陈长捷、二十六师师长何文鼎、骑七师师长朱巨林等率部 3 万多人进驻伊盟 ,不仅围攻和排挤中共伊盟工委及骑兵三营,妄图建立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北线防共基地,还对蒙古族人民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他们向根本不产粮食的牧区强征粮食,甚至连蒙古族妇女的头饰都不放过,还成立 “屯垦督办公署”,宣布开垦牧场 30 万亩 。这些倒行逆施引发了蒙古族人民大规模的反抗,“独贵龙” 运动此起彼伏。
1943 年 2 月 21 日,矛盾彻底激化。扎萨克旗保安队官兵不堪忍受国民党的统治,杀死了追随陈长捷主使放垦的国民党驻伊克昭盟党务特派员、蒙古民族的败类白音仓 。陈长捷不顾多方劝阻,竟派兵向扎萨克旗王府进行镇压。扎萨克旗的保安司令鄂其尔巴图当机立断,决定提前起义。3 月 26 日凌晨,扎萨克旗保安队官兵 400 多人兵分 3 路,向长官公署、绥境蒙政会、国民党绥蒙党部等处发起进攻,击毙国民党要员 2 名、扣捕绥蒙党部特派员等 40 余人,捣毁了国民党党部和特务电台 。这一行动得到了伊克昭盟各界和各旗人民的热烈响应,起义的烽火迅速蔓延。乌审旗保安队部分官兵和群众 2000 余人,在大队长奇金山的领导下也毅然举起了义旗 。
国民党当局恼羞成怒,指令陈长捷、何文鼎以伊克昭盟守备军骑 7 师、26 师进行疯狂镇压 。起义军民虽奋勇抵抗,但终因力量悬殊,扎萨克旗王府和乌审旗王府先后被国民党军队占领 。然而,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国民党顽固派屠杀、镇压蒙古族人民的罪行,对扎萨克旗、乌审旗的起义军给予了政治上、物质上的热情帮助 。毛泽东同志亲自接见了沙王的代表,专门成立了 “沙王接待处”,派负责同志把义军送到安全地带,使起义队伍在乌审旗红柳河以南地区得到妥善安置与保护 。最终,在军事镇压失败和全国舆论的压力下,蒋介石、傅作义不得不同意和平解决,“伊盟事变” 落下帷幕,但它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永远铭刻在鄂尔多斯人民心中。
在鄂尔多斯的革命征程中,还有许多革命人物的事迹可歌可泣。云北峰,这位来自内蒙古土默特旗北什轴村的蒙古族英雄,在 1936 年秋天回到呼和浩特后,便与党组织建立联系,资助党的工作,投身革命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参与绥远蒙旗抗敌后援会,支持绥东抗战 。1940 年春天,他前往延安学习,194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他被调到伊克昭盟,担任东郡地区工作委员会书记,领导东郡地区的游击战争 。1948 年 5 月,云北峰在准格尔旗的羊市塔和推磨梁一带成立游击队,6 月,又在新庙的毕鲁图建立了郡王旗的第一个农民协会,并在多地建立贫农小组,发展会员 。他始终坚持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统战政策,与国民党伊克昭盟警备三区司令奇全禧建立统战关系,团结和依靠中下层人士,粉碎了敌对势力的三次进攻 。1949 年 2 月,在他的努力下,准格尔旗达成了 “沙圪堵协议”,促成了 8 月 5 日郡王旗的和平解放 。
这些革命事件和人物,是鄂尔多斯革命历史的生动注脚,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鄂尔多斯人民为了美好生活、为了国家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在当今时代,革命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激励作用。它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往直前,永不退缩。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与革命先辈们所经历的艰难险阻相比,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努力克服困难,不断追求进步。
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将革命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学习革命历史,了解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通过参观红色纪念馆、遗址等,亲身感受革命精神的熏陶,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讲述革命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发扬光大。
同时,我们还要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中,我们要爱岗敬业,努力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中,我们要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在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时,我们要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坚决捍卫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鄂尔多斯革命历史纪念馆,不仅是一座记录历史的殿堂,更是一座传承革命精神的灯塔。它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铭记历史的同时,更加坚定了对未来的信心。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