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自然博物馆的建筑外观独具特色,巧妙地融合了蜀山、蜀道、蜀水等四川元素,充分展现了四川的自然风貌和文化底蕴。
从蜀山元素来看,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形似六座山峰岩石,仿佛挺拔巍峨的雪山拔地而起。设计灵感源自川西山脉,用山峰岩石的形态与蜿蜒参差的裂缝肌理表达出板块的运动与地质的变迁。这种独特的造型不仅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彰显了四川地区丰富的地质资源。
蜀道元素在博物馆内部得到了生动体现。走进博物馆,抬头可见横亘在空中的天桥,这正是模拟了蜀山中的木质栈道。将行走栈道的体验带入博物馆内部空间,用天桥和长廊象征蜿蜒盘旋的蜀道意境,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古人在蜀道上的艰难跋涉与探索精神。
而蜀水文化则通过博物馆室外园区的设计展现得淋漓尽致。建筑师将理水引灌的古代智慧引入其中,用弯曲的水流和倒影水池体现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景观设计反映了四川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植物类型,表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博物馆的外墙和内墙材料均采用石材幕墙,丰富了造型细节和纹理质感。外墙表面增加透光孔,白天就好似雪山上的岩石斑点,夜晚则如同繁星点点,象征着自然界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还寓意着四川的自然景观在不同时间呈现出的不同魅力。
总之,成都自然博物馆通过融合蜀山、蜀道、蜀水元素,成功地打造了一个既具有现代感又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地标,为游客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和文化感悟。
地质环境厅:展示面积约 962㎡,层高 7 米。这里通过立体模型、彩色图解和沙盘等形式,对地球的结构、内部圈层、四川地区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系统进行详细解说。观众可以清晰地了解地球的奥秘,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地质世界。例如,通过沙盘前的 AR 数字望远镜,能看到一个真实沙盘与虚拟现实叠加而成的成都平原数智模型,与沙盘布局相对应的成都 “水系”“山系”“物种”“矿产” 等信息都能在实体沙盘上一一呈现。
矿产资源厅:该展厅用五个单元展示了矿产、矿物、宝玉石等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征。展厅中,颜色和形状各异的矿石在灯光下闪烁着史前神秘的光泽,呈现出人类不断拓展矿产开发的壮阔版图。这里还有各种宝玉石,让观众领略大自然的瑰宝之美。同时,展厅设有体验台,参观者可以将各种矿石拿在手里仔细观察,还可以在瓷板上进行刻划摩擦,观察矿物粉末的颜色,以此来鉴别矿物的成色和硬度。
龙行川渝厅:面积约 880 平方米,层高 11 米,是整个自然博物馆最高的一个厅。这里最吸睛的无疑是摆放在 C 位的亚洲最大恐龙化石 —— 全长约 22 米、高约 4 米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围绕合川马门溪龙化石这件镇馆之宝,分别展现了四川盆地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的恐龙生态群落,展示了四川地区出土的恐龙化石。
恐龙揭秘厅:参观者可以通过数字触控显示技术,将几亿年前的合川马门溪龙 “复活”,还可以触控控制恐龙的呼吸并观察器官的运行,进行互动体验虚拟投喂。让观众仿佛穿越到恐龙时代,与远古巨兽亲密接触。
生命探源厅:以 “发现生命的惊奇” 为故事主线,讲述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以及从生命诞生至哺乳动物出现的历史,再现发生在生命长河中的远古故事。观众可以在这里了解生命的奥秘,感悟生命的意义。
缤纷生命厅:围绕 “生物多样性” 的主题,取材自然标本及其保存环境的研究成果,构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俱强的自然展陈。陈列着各类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标本,通过高山、热带、寒带等各类地区动植物的展示,让观众了解和学习不同环境、气候条件下所呈现的不同的生态系统,也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