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博物馆成立于 1992 年,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 17 号院。它由原保商银行旧址改造而成,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的国家级钱币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古今中外钱币及与钱币有关的其它文物约 30 余万件,按古钱币、金银币、纸币、少数民族钱币、外国钱币、钱范及与钱币有关的文物等六大类别整理、收藏和保管。博物馆以丰富的藏品和多样的展览,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货币 4000 年的发展全貌。
包括中国古代货币陈列和中国近代货币陈列,设在原北洋保商银行的二层和三层,常年对公众展出。这里以丰富的馆藏为依托,展出货币类实物 2000 余件。观众可以在这里看到从春秋战国至秦一统中国多种形态的青铜铸币,统一于方孔圆钱的历史演变,感受中国古代货币的独特魅力。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货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政治文化背景。例如,战国时期赵国、汉代赵国、东魏与北齐以及宋金之际的伪齐政权均建都邯郸地区,甘丹刀布、常平五铢、阜昌通宝等珍贵钱币均在这里铸造发行。
位于现展馆一楼大厅,是独具特色的专题展览。中国古代铸钱工艺经历了从范铸到母钱翻砂,最后到机器制造的演变过程。早期的钱范是平板直流范,用滑石等板材刻出钱币的文字和形状,中间刻出铜水通道,将正面和背面的范绑在一起,倒入铜水冷却后得到钱树。后来发展为用铜范翻出陶泥制的子范,一对子范合起来铸造钱币,还进化到用叠范铸造,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用范铸造钱币的特点是地章光滑,穿口少打磨,文字与地张结合处光滑圆润,字体从随意过渡到对称规整。《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展》是中国钱币博物馆多年研究的重大成果转化为展览,具有独特的价值。
设在院内大厅式建筑内,是央行历史的生动回顾。“中国人民银行行史展” 在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 60 周年展” 的基础上提炼而成,通过照片、实物、影像作品等,客观真实地展现了人行走过的光辉历程。例如人行常德中支的 “党领导下的常德人行发展史” 展览,以 “历史线 + 专题区” 为陈展主线,精心设计了 “央行记忆”“荣誉殿堂”“扬帆起航”“改革探索”“追逐梦想”“文化引领” 6 个展区,展现了人行常德中支 72 年的历史。档案宣传展览处党支部与人行南昌中支办公室党支部联合开展庆 “七一” 主题党日活动,参观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史陈列室,这里记录了几代支行人筚路蓝缕、开拓进取的奋斗足迹。
中国钱币博物馆的藏品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中,出土于山西保德林遮峪的商代铜仿贝、河北中山国遗址的金贝和银贝、河南扶沟东周时期的银布、陕西的战国 “半圜” 等文物,见证了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完整的楚金版、铜钱牌、宋代九叠篆 “皇宋通宝”、辽金时期的金箔、明代中书省发行的 “大明通行宝钞”、洪武五十两金锭等,更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博物馆还收藏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历代少数民族发行的货币。如六铢和二十四铢的汉佉二体钱、突骑施钱、回鹘钱、察合台金币、黑龙江出土的金代银锭 “承安宝货”、西夏 “元德重宝” 等,为研究少数民族货币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此外,各革命时期人民政权发行的货币在馆内也有系统收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协会发行的货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发行的货币,包括一些游击区发行的货币,记录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发行的各套人民币票样,更是博物馆的特色之一。第一套人民币于 1948 年 12 月 1 日发行,共有 12 种面额 62 种版别,最小面额 1 元,最大面额 50000 元。它将各解放区的货币体系统一,结束了外币、金银等货币混杂流通的历史,为全国解放和经济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套人民币于 1955 年 3 月 1 日发行,共有 11 种面额 13 种版别,设计主题思想明确,印制工艺技术先进。第三套人民币自 1962 年 4 月 20 日开始发行,历时 38 年,是迄今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中国钱币博物馆珍藏有世界 100 多个国家的钱币,其中 19 世纪各国的金银币及现代纸币占较大比例。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朝鲜、安南钱等。这些钱币展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货币的窗口。据统计,博物馆收藏的世界各国钱币总数达到数万枚之多。
除了钱币本身,博物馆还收藏了丰富的与钱币有关的文物。如各种钱范,包括铜贝范、空首布范、五铢钱范,近现代机制银币的模具、机具和纸币的钞版,以及与钱币文化有关的钱树、钱剑、扑满等。这些文物为研究钱币的铸造工艺、历史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博物馆经常举办各种临时展览,如 “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展”“反假货币展”“红色政权货币展”“黄金之路 —— 匈牙利钱币文化展” 等。这些展览不仅丰富了观众的参观体验,也展示了博物馆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方面的积极成果。以 “黄金之路 —— 匈牙利钱币文化展” 为例,展览汇聚了来自匈牙利极具特色与标志性的 200 余枚钱币和 20 余件铜版画,述说了匈牙利从阿尔帕德时代至今的一千多年的货币发展史。
中国钱币博物馆设有馆刊《中国钱币》,是国内外知名刊物,在业界有广泛的影响力。馆刊为钱币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平台,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和成果,推动了钱币学的发展。
中国钱币博物馆在学术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在钱币学理论方面,先后发表论文百余篇,有数部专著已出版或即将出版。对中国货币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如中国古代铸币源于青铜时代的青铜称量货币,最早的钱币源于农具 “钱”(铲子),后世称 “空首布”。
博物馆在先秦货币与货币文字、历代钱币合金材料、中国古钞、人民政权货币、金银纪念币的腐蚀与防腐问题、中国古代范铸法铸钱工艺模拟、楚国蚁鼻钱铸造工艺研究、翻砂法铸钱工艺及起源、博物馆展陈文物保护、钱币类文物的科学鉴定研究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馆内收藏的与钱币相关的文献图书 13000 余册,期刊 5000 余册,为开展钱币学与货币史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与英、美、法、加、日等世界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应机构保持着学术往来,经常性地与国内的有关机构开展学术交流,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在国内外钱币学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